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4-02-21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792
最近甲流、新冠、支原体感染一直困扰着我们,各大医院输液室都是人满为患。提到输液,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在手上打个钢针,急诊输液室一个疗程下来,手背上被扎的针眼都能玩“连连看”了;当然也有些人接触过留置针,会选择打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那对于需要长期输液、需要长期化疗、营养支持的患者,也是使用这些输液工具吗?长期的高浓度的药物输注,我们的静脉是否承受的了呢?如今PICC的广泛应用,解决了这些难题。
一、那什么是PICC呢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它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输液时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因此PICC现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已成为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胃肠外营养液等刺激性药物及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但是置管后,患者出于恐惧不敢随意活动,加之导管在血管内的占位效应,减慢了血液的流速,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会随之而来。
二、中医对血栓是怎么认为的
血栓在中医中属于血瘀的范畴,通常是血运受阻导致的。从中医角度看,多由于机体受外界所伤,久病伤阴致使。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阳、血为阴,气伤则血行不畅,阴伤则血虚血瘀,不畅则缓,虚瘀则凝。缓、凝相作于脉中,则脉道阻塞。脉络瘀塞不通,则肢体疼痛,而出现血栓性疾病。
三、血栓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构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其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肺动脉栓塞:静脉的血液需要从远端回流到心脏,如果出现早期不稳定的血栓,可能会随着血液回流到心脏,进而心脏泵血时随着血液进入到肺部,导致肺动脉栓塞。并且肺动脉栓塞以后,血液不能够氧合会导致人体缺氧,而身体所有的器官都需要氧气,一旦发生缺氧,器官无法工作,可能会出现其它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
2、下肢肿胀:当血栓在下肢会导致血液无法回流,患者可出现肿胀。如果血栓的位置较高、肿胀的程度较严重,可能会压迫动脉系统,导致动脉缺血,进而产生组织的坏死,出现急诊手术的指征。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由于深静脉血栓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静脉回流障碍或者出现反流所致,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溃疡等,危害相对较轻。
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血栓的发生,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膳食方面,注意饮食调护,应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活血通络之品如洋葱、黑木耳、山楂、芹菜、海带等。多饮水,建议每日饮水2000~2500毫升以上以预防血栓。
其次,在情志方面,应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否则将会加重血栓病症,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症。
最后,适当运动锻炼很有必要: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进行锻炼,如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可疏通经络、调理气机、调和气血。
平时可进行增加力量运动,如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是身体通过克服阻力达到肌肉和力量增加的过程。上肢抗阻运动能有效活动上肢肌肉群,加快手臂血流速度,促进受损静脉内膜修复,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
1、手指屈伸运动:五指依次伸屈,每日2~3次,每个循环25~30次。
2、手腕运动:上下活动手腕,并配合内外旋转运动,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3、屈肘运动:肘部屈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4、上臂运动:上肢缓慢举过头顶,同时配合手腕运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5、弹力球运动:握紧弹力球,停顿1~2秒,放松弹力球,此为一个动作,每日3次,每次15~20个。
2021 版 INS 指南建议 PICC 带管患者应尽早开始手臂的运动锻炼,那什么时候开始锻炼最合适呢?置管后立即、置管后 1 h、置管后 6~7 h、置管后 24 h、置管后 24~48 h、置管后 72 h等运动锻炼开始的时间点分别被不同研究学者提出并做推荐。临床中则以嘱患者置管后 24 h 开始运动锻炼最为常见。
让我们动起来,不“栓Q”!
安全小贴士:
对于PICC置管者,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1)感觉气短或胸闷;
(2)置管侧手臂麻木、手臂或胳膊、颈部肿胀、臂围增大>2㎝;
(3)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有分泌物;
(4)体温升高>38℃;
(5)敷贴松脱;
(6)输液接头脱落;
(7)导管破损断裂(请立即将可见的外露导管打折并用胶带固定马上去当地医院处理);
(8)导管体内部分滑出体外;
(9)穿刺点渗血,且按压无效;
(10)导管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