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4-05-15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498
瘢痕妊娠是一个关乎女性健康与安全的现实问题,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以及现代医学对于子宫手术需求的增加,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攀升。据报道,妊娠中瘢痕妊娠发生率为1/1800~1/2216,瘢痕妊娠在剖宫产史妇女中的发生率为0.15%,占异位妊娠比例约1%~6%。因此,了解瘢痕妊娠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瘢痕妊娠
瘢痕妊娠(Scar pregnancies):指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人工流产及子宫穿孔等因素导致子宫受到损伤,形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胚胎异常种植在瘢痕处发生的妊娠,以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多见。
二、瘢痕妊娠的分型
根据超声检查显示的妊娠囊的生长方向以及子宫前壁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的厚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妊娠囊部分着床于子宫瘢痕处,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宫腔内。妊娠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变薄,但厚度大于3mm。此类型胎儿有可能在宫内存活,甚至足月分娩。
Ⅱ型:妊娠囊的位置和形态与Ⅰ型相似,但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3mm。这种情况可能增加妊娠过程中的风险。
Ⅲ型:妊娠囊完全着床于子宫瘢痕处肌层并向膀胱方向外凸,宫腔及子宫颈管内空虚。这种类型风险最高,因为子宫肌层的缺失可能导致子宫破裂等严重后果。
三、瘢痕妊娠的成因
1.人工流产:频繁进行人工流产对子宫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子宫瘢痕。
2.剖宫产:剖宫产后子宫会留下瘢痕,再次怀孕时,容易发生瘢痕妊娠。
3.手术操作:子宫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形成子宫瘢痕。
4.术后恢复:子宫手术恢复期,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影响子宫切口的恢复。
5.其他子宫手术史:其他子宫手术如肌瘤剥除术、宫腔镜手术等也可能导致子宫瘢痕的形成。
四、瘢痕妊娠的风险
1.子宫破裂:由于瘢痕处组织薄弱,弹性欠佳,随着胎儿的增大,可能出现子宫破裂。
2.前置胎盘:由于子宫内膜受损,胎盘血供不足,胚胎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会扩大胎盘面积,形成前置胎盘。
3.胎盘植入:胚胎着床在瘢痕处,导致胎盘植入,随时可能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
4.流产与早产:孕囊着床在子宫内膜以及肌层的瘢痕处,胎儿发育不能正常,从而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
5.手术风险增加:瘢痕妊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盆腔粘连、临近器官损伤、继发性感染等。
6.长期健康影响:引起月经不规律、痛经等问题,甚至影响再次生育。
五、瘢痕妊娠的早期症状与诊断
1.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和轻微的下腹部不适或疼痛,需与其他妇科疾病或正常妊娠早期的生理变化鉴别。
2.随着妊娠的进展,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因妊娠囊的生长而发生剧烈腹痛、阴道大出血、晕厥、血压下降、心跳增快等症状。
因此,对于有剖宫产史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应警惕瘢痕妊娠的可能。
六、瘢痕妊娠的预防
1.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
2.做好避孕措施。
3.注重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4.孕前检查和规范生活习惯。
5.及时终止妊娠(若怀孕后被诊断为瘢痕妊娠,应尽早终止妊娠)。
七、瘢痕妊娠的治疗
在治疗瘢痕妊娠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孕周、症状、体征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手段有药物、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方法。
1.药物治疗: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孕周较小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等。
2.手术治疗:清宫术、经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经腹局部病灶切除术及经阴道病灶切除术等。
3.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超声引导下子宫瘢痕妊娠硬化治疗等。
八、瘢痕妊娠的日常护理
1.休息与活动:适当休息,术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2.饮食护理: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禁食烟酒、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阴道出血及腹痛的情况。
4.心理干预:瘢痕妊娠可能带来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5.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每周监测一次血HCG。
总之,瘢痕妊娠的日常护理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康复进展。并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