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4-11-05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1982
冬季,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养生保健的季节。在中医理念中,养生应遵循自然规律,冬季人体阳气内藏,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稳定血糖的目的。我们将从饮食、运动、生活起居、情志调养、中医适宜技术以及预防易感疾病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冬季养生推荐。
一、饮食养生
(一)以食养脏,补肾固本
冬季在五脏中对应肾脏,中医“以脏补脏”和“五色入五脏”理论表明黑色入肾经。糖尿病患者因长期患病肾精易亏,且冬季寒冷使肾脏微血管损伤加重、新陈代谢减缓致体液产物积聚于肾。所以冬季应补肾,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这对增强体质和血糖控制有积极意义。
黑豆:具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富含优质植物蛋白、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效果显著。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
(二)谨和五味,平衡阴阳
冬季糖尿病患者饮食需谨和五味。咸入肾,过咸可加重肾脏负担;苦降心火,防心烦气躁所致的血糖波动。酸入肝,可养肝阴,养肝可维持脏腑平衡。因此,糖尿病患者推荐少咸多苦、增酸养肝的食品。
少咸多苦:冬季肾气旺,咸味入肾,过食咸如咸菜、腌制品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心气。苦味食物入心,可降心火。如苦瓜、苦荞。
增酸养肝:适当增加酸味食物摄入,如山楂、酸枣等。酸味收敛,可防止冬季人体阳气外泄,同时养肝柔肝。
(三)食药同源,辨证施膳
糖尿病患者可因长期燥热耗伤阴液而形成阴虚体质,也可能由于久病体虚、寒邪伤阳、过食生冷、年老肾亏等原因形成阳虚体质。因此,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合理的辨证施膳。
阴虚体质:常见症状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可选择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玉竹等。
银耳百合羹: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一起炖煮,既能滋补身体,又可缓解阴虚症状。
玉竹沙参老鸭煲: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沙参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此汤能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阳虚体质: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四肢不温等。可食用羊肉、桂圆、韭菜等温阳食物。
当归生姜羊肉煲: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温阳补肾,白萝卜中和热性。此汤温阳散寒,活血补血,健脾暖胃。
韭菜鸡蛋饺子:韭菜温补肾阳、行气散瘀。韭菜中的膳食纤维和鸡蛋提供的优质蛋白质相互配合,能够使进食后血糖上升速度较为平缓,减少血糖波动,同时有一定的饱腹感。
(四)茶饮辅助,平稳血糖
黄芪枸杞茶: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此茶饮有助于增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改善身体虚弱状况。
麦冬玉竹枸杞茶: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在冬季饮用可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干舌燥,同时有一定的滋阴润燥作用。
二、运动养生
冬季适当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可增强体质、调节血糖,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免疫力,预防并发症。
运动时间应选在上午9-11点、下午3-5点,此时间段阳光充足、气温较早晚高,适合糖尿病患者外出进行养生运动,但要避免寒冷清晨或夜晚运动以防受寒致病。
运动项目可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后要注意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三、生活起居养生
冬季应早睡晚起,有助于冬季养生的规律——养藏肾精。睡前用温水泡脚,但要控制适宜的水温,以免烫伤脚部皮肤。因为糖尿病患者脚部感觉可能相对迟钝,容易受伤且伤口不易愈合。
四、情志调养
中医理论中冬季属水与肾相应,糖尿病患者因长期患病肾精易亏且易出现不良情绪。羽调音乐曲调清幽、柔和、哀怨,与肾相应,能滋养肾脏,调节脏腑功能。糖尿病患者冬季宜聆听“羽调”音乐,如《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在安静舒适环境中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可借助其滋养肾脏的作用,同时缓解不良情绪。
五、中医适宜技术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功效。糖尿病患者冬季可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足三里是保健要穴,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调节机体免疫力;关元、气海穴能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艾灸时要注意距离和温度,避免烫伤皮肤,每次艾灸时间约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
按摩:日常可自行按摩一些穴位,如涌泉穴等。涌泉穴可补肾固本、调节身体机能。按摩时用手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六、预防易感疾病
(一)预防呼吸道感染
冬季气温低且空气干燥,使糖尿病患者呼吸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减慢,局部抵抗力下降,若长期高血糖环境则更加致病菌滋生。故糖尿病患者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和病菌吸入。室内摆放绿萝、吊兰等绿色植物,可净化空气并增加湿度。适当食用雪梨、银耳等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
(二)预防皮肤干裂和感染
因糖尿病影响神经和血管功能,导致皮肤营养供应不足,水分流失加快,冬季则皮肤干燥、瘙痒更为明显。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能够保持皮肤滋润。特别要注意足部皮肤护理,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袜,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干裂、水泡、红肿等情况。如果发现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感染加重。
(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而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波动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适当多吃燕麦、核桃等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避免久坐不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遵循中医养生之道,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科学的生活起居、有效的情志调养以及恰当的中医适宜技术,并积极做好预防易感疾病的工作,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安稳度过冬季。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