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5-01-13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431
静脉采血,俗称“抽血”,作为一种常规的医疗检测手段,在医学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朋友在抽血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淤血、甚至血肿等情况,这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担忧。别担心,今天苏小护就来为大家说说抽血那些事儿,让您抽血不惊心,轻松掌握预防血肿的绝招。
一、抽血目的知多少
抽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采血针穿刺入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进行各种检验。其原理是利用压力差,使血液从血管流入采血管中。
那么,为什么要抽血呢?抽血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诊断疾病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血细胞、生化指标、激素水平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您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炎症、内分泌失调等。
(二)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定期抽血检查还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药物是否产生了副作用等。
(三)健康体检
抽血是常规的健康检查项目之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尽早预防、尽早治疗提供依据。
二、“血管地图”——常见的抽血部位
一般来说,“抽血”最常用的部位是手臂肘部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这些静脉位置比较表浅,容易穿刺,而且血流相对丰富,能够满足抽血的需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婴幼儿、肥胖或者手臂静脉不明显者,也可选择手背静脉、颈外静脉等部位进行抽血。
三、血肿,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不速之客”——血肿的定义和表现
血肿,是血液从血管内渗出,积聚在周围组织中而形成的。抽血后,如果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紫或变黑等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了血肿。
血肿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小的血肿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血肿则可达数厘米甚至更大。严重的血肿还可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和组织,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罪魁祸首”——血肿形成的原因
1. 穿刺不当
如果穿刺时针尖刺破了血管壁,或者在抽血过程中针尖位置移动,都可能导致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形成血肿。
2. 按压不当
抽血后,正确的按压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按压时间不足、按压位置不准确或者按压力度不够,都可能导致血液继续从血管中渗出,形成血肿。
3. 凝血功能异常
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抽血后更容易出现血肿。
4. 活动过度
抽血后,如果过早地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手臂过度用力,都可能导致血管内的压力升高,导致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形成血肿。
四、预防血肿,有绝招!
(一)“未雨绸缪”——抽血前的准备工作
1.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您有凝血功能障碍、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月经初期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一定要提前告诉我们,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穿着合适的衣服:抽血时,最好穿着宽松、易脱的衣服,方便操作。
3. 保持放松:紧张情绪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在抽血前要尽量保持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二)“齐心协力”——抽血时的注意事项
1. 精准穿刺:医护人员要有娴熟的技术,如此能够准确地找到血管,减少穿刺的次数和失误。
2. 配合操作:在抽血过程中,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示,保持情绪稳定、手臂制动、身体不要随意乱动。
3. 及时告知:如果在穿刺过程中感到疼痛、肿胀或者有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五、“按压有方”——抽血后的正确按压方法
(一)按压时间:一般来说,抽血后需要按压 5-10分钟。如果您的凝血功能较差,按压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不出血为止。
(二)按压位置:要用无菌棉球或棉签三横指按压在穿刺点上方,而不是直接按压在穿刺点上,也不要单指按压。这样可以更好地压迫血管,减少血液渗出。
(三)按压力度:按压时要力度适中,既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太重则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
六、“动静相宜”——抽血后的活动注意事项
(一)避免剧烈运动:抽血后2小时内,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举重等;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如散步、伸展等。
(二)不要过度用力:抽血侧手臂2小时内同样不要过度用力,如提重物、抱孩子等。如果需要使用手臂,可以用另一只手帮忙。
(三)保持穿刺点干燥:抽血后应24小时确保穿刺点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水,如洗澡时可用防水创可贴或保鲜膜等对穿刺点进行保护,防止水浸湿穿刺部位引发感染。在穿刺点未完全闭合前,不要在该部位涂抹护肤品或药物,以免影响愈合。
(四)注意观察:抽血后,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七、出现血肿了,怎么办?
(一)立即停止活动
如果发现抽血部位出现血肿,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血肿进一步增大。
(二)冷热敷
在血肿发生后的24小时内,可以局部间歇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血肿部位,每次冷敷 15-20分钟,每天3-4 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24小时后,可以局部间歇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血肿部位,水温控制在60~70度,每次热敷 15-30分钟,每天 3-4 次。热敷可以扩张血管,使体表血液增加,从而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缓解疼痛。
(三)抬高患肢
将抽血的手臂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四)就医
如果血肿较大、疼痛剧烈或者经过上述处理后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穿刺抽吸、局部压迫、药物治疗等。
抽血看似小事,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当我们积极做好抽血前的准备,在抽血过程中全力配合医护人员,抽血后认真按压、合理活动,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血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医疗过程的尊重。让我们把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在每一次与抽血“相遇”时,都能做到不惊心、不慌乱。
参考文献
[1]秦伟,吴龙艳. 体位支持、非营养性吸吮配合轻柔抚触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疼痛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32(6):1356-1359.
[2]贾秋桦,侯立安,程倩,等. 静脉采血时握拳时间过长导致假性高钾血症2例及文献复习[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3,30(10):1663-1666.
[3]王淑粉,张俊梅,蒋秋焕,等.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的内容调整及临床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22,36(2):341-344.
[4]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卫生行业标准《WS/T 661—2020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解读[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1):1610-1613.
[5]袁素娥,陈煜,蔡小芳,等. 安全采集成人静脉血标本共识[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9):77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