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5-07-10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90
“肚子胀得像个气球,坐着难受,躺着也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吃一点就饱,连喝水都觉得肚子涨得慌,我都不敢吃东西喝水了。”
“医生说要控盐,但饭没味道怎么吃得下?我能吃哪些东西啊?”
别担心!这篇文章会用最简单的语言,带您了解肝硬化腹水,帮助您更好地护理患者。
01 什么是肝硬化腹水?
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
根据引起腹水的原因可分为肝源性、癌性、心源性、血管源性(静脉阻塞或狭窄)、肾源性、营养不良性和结核性等。
腹水是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约44%-85%。
02 肝硬化腹水产生机制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变形、阻塞,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压增高,毛细血管静脉端静水压增高,水份漏入腹腔;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强:门静脉高压引起脾脏和全身循环改变致使RAAS活性增强,钠水潴留,是腹水形成与不易消退的主要原因;
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或活性增强:肝硬化时,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如心房肽、前列腺素、血管活性肽等分泌增多及活性增强,使脾脏小动脉广泛扩张,促使静脉流入量增加,同时引起小肠毛细血管压力增大和淋巴流量增加,可产生钠潴留效应;
白蛋白减少:肝硬化时,白蛋白合成功能明显减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从血浆中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淋巴回流障碍: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塞,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当回流的淋巴液超过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时,可引起腹水。
腹水症状和体征
肝硬化患者近期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或原有症状加重,或新近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查体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腹部膨隆等。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患者腹腔内液体>1000ml,若阴性则不能排除腹水。
腹水影像学检查
最常用的是腹部超声,可以确定有无腹水及腹水量,初步判断来源、位置(肠间隙、下腹部等)以及作为穿刺定位。其次包括腹部CT和MR检查。
腹水评估
腹腔穿刺:腹腔穿刺抽取适量腹水做检查。通过腹水理化性质、微生物学和细胞学等分析,可明确腹水性质,早期发现潜在的感染。
腹水实验室检查和分析:腹水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细胞计数、分类、白蛋白、总蛋白定量等。其中腹水细胞计数及分类是腹水检测的首要指标。
腹水分级
04 护理要点
饮食管理:控盐比控水更重要
✅食物要清淡:少放盐(4-6g/d),少吃腌菜、咸鱼、火腿、酱菜、泡面等高盐食物。
✅调味换个方式:用柠檬汁、蒜、葱、姜、香菜等天然调味品,让饭菜更有味道。
✅蛋白质选择有讲究:优选鱼肉、鸡蛋、豆制品。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时应补充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蛋白质1.0-1.2g.kg-1.d-1。明显肝性脑病风险者需遵医嘱限制蛋白摄入。
✅适量饮水:每日进水量限制在1000ml左右,如有明显低钠血症应限于500ml以内。需要提醒患者喝水、喝汤、喝奶、吃水果的水分都应算在内。
✅支持治疗同样重要:
人血白蛋白:适用于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能提高血管内渗透压,减少腹水。
服药时要注意:
✅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
✅注意尿量变化,如果尿量突然减少,要及时告诉医生。
✅监测血钾、血钠,避免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脏和神经系统,出现肌肉痉挛、意识模糊(肝性脑病)或血钾异常时需立即停药。
皮肤护理:别让腹水“压垮”皮肤
体位管理:半卧位减轻膈肌压迫,每2小时翻身,使用气垫床预防压力性损伤。
皮肤保护:每日温水清洁,避免抓挠,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禁用碱性皂类。
腹水穿刺要谨慎,放水不能太快
如果腹水特别多,医生可能会考虑腹腔穿刺放腹水来缓解症状。
但要注意:
不能一次放太多(<3000ml),否则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头晕甚至肾功能损伤。
穿刺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穿刺点有无渗液,尿量有无减少,有无腹痛腹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每日测量腹围。
可能需要补充白蛋白,防止腹水再快速增加。
每天测体重、量腹围,观察数值变化。
前沿进展:从“排水”到“修复”
血管活性药物:特利加压素通过收缩内脏血管改善循环,联合白蛋白可减少放腹水后肾损伤。
腹水浓缩回输:将自身腹水过滤后回输,既补充蛋白又避免电解质紊乱。
肠道菌群调节:最新研究显示益生菌能辅助减少细菌移位,降低感染风险。
并发症预警:这些信号要警惕
05 结语:护理得当,生活质量更好!
肝硬化腹水虽然是慢性病的一部分,但只要护理得当,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可以提高!
记住这些关键点:
控盐饮食,适量饮水;
每天称体重、测腹围,早发现问题;
警惕腹水并发症,及时就医;
按医嘱服药,不随意停药;
注意生活护理,尽量保持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