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5-07-24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925
一、不容忽视的“隐形饥饿”
现在减肥是个时髦词,很多人为了追求像明星一样的身材,但又没时间去锻炼,只是一味的控制饮食,极少吃肉达到变瘦的目的。最后目的是达成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不,科室就收治了个小姑娘,半年来通过节食,减重了10kg,但是时间久了就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容易心慌、乏力,就诊前在家晕倒,家长以为是低血糖,赶紧送到医院,结果一查,竟是—— 缺铁性贫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缺铁性贫血影响全球约20亿人,是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机体铁的缺乏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饮食不均衡:长期素食、挑食、过度减肥;
富含铁食物摄入少:如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
2.铁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胃炎、胃切除术后、乳糜泻等;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浓茶(含茶多酚抑制铁吸收);
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痔疮)等;
急性失血:外伤、手术等。
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变小、变淡(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还参与肌红蛋白、线粒体酶合成:
易导致疲劳、免疫力下降,还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水平。
2.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异食癖(如喜食冰块、泥土等非食物物质),这与缺铁影响消化道黏膜修复和酶活性有关;
3.神经系统:患者常主诉乏力、倦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头痛、耳鸣甚至晕厥,这些症状源于大脑供氧不足;
4.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静息状态下可能出现心动过速,长期严重贫血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5.另外可能出现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导致舌面光滑)、指甲变薄变脆甚至呈勺状(反甲)。
三、发生了缺铁性贫血,我们如何自救?
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是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基础措施。
1.优质动物性铁源推荐
动物肝脏:堪称"补铁之王",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3.2毫克,且为吸收率高的血红素铁。此外,肝脏还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这些都是造血必需营养素。建议每周食用1-2次,每次50-100克。烹饪前充分浸泡去血水,选择清蒸或快炒方式保留营养。需注意:高血脂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红肉:牛肉、羊肉等红肉是日常补铁的良好选择。每100克瘦牛肉含铁约4.4毫克。建议选择瘦肉部位,采用炖煮、清蒸等低脂烹饪方式。红肉中的"肉因子"还能促进植物性铁的吸收,建议与蔬菜搭配食用;
动物血制品:鸭血、猪血等含铁量极高(鸭血约30.5mg/100g),且价格亲民;
海鲜类:牡蛎、蛤蜊等贝类含铁丰富(牡蛎约7.1mg/100g),还含有促进铁吸收的铜元素。
2.植物性铁源的聪明吃法
深色蔬菜:菠菜、苋菜等含铁量较高(菠菜约2.7mg/100g),同时富含叶酸。关键是要先焯水去除草酸,并与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同食;
豆类及其制品:黄豆、黑豆含铁量约7-8mg/100g。经过发酵(如纳豆、豆腐乳)或发芽处理可降低植酸含量,提高铁利用率。建议每日摄入30-50克。
3.促进铁吸收的黄金搭档
维生素C是铁吸收的强力促进剂,能将三价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使植物性铁吸收率提高3-4倍。建议:每餐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甜椒、西兰花、猕猴桃、草莓、橙子等。
4.补铁误区
很多人认为大量食用红枣、红糖补血。实际上,这些食物含铁量有限(红枣约2-3mg/100g)且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不应作为主要补铁手段。
口服铁剂在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应,促进其充分吸收;
服用液体铁剂时需要使用吸管:口服后喝温开水并漱口,减少其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避免牙齿及舌质变黑;
小剂量、长时间服用,且坚持按剂量、按疗程服用,定期检查;
口服铁剂会导致粪便变黑,发现黑便,不必紧张;
因铁剂使肠蠕动減慢,易致便秘,建议多食膳食纤维食物;
避免干扰物质:茶、咖啡、牛奶、钙片等应与铁剂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缺铁性贫血的康复不仅依赖饮食和药物,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同样至关重要。
1.优质睡眠是贫血康复的基础
缺铁状态下,身体本就缺氧,睡眠不足会加重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
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最好在11点前入睡;
重度贫血患者可增加30分钟午睡;
采用左侧卧位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心悸症状。
2.运动对贫血患者是一把双刃剑
合理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但过度运动可能增加耗氧量,加重症状。
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散步、太极、瑜伽、游泳等,每次不超过30分钟;
控制心率在(220-年龄)×50%以下,随身携带脉搏血氧仪监测;
避免剧烈运动、竞技性运动和突然的体位变化,防止晕厥;
出现头晕、心悸、气促等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3.心理调节常被忽视,却对贫血康复影响深远
长期贫血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每天练习10-15分钟;
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尤其是长期贫血影响生活质量者。
4.长期监测与管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记录饮食中铁摄入量和症状变化;
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根据医生建议);
建立贫血管理日记,包括能量水平、症状、月经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