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1-04-30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1173
4月15日-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通过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若能对癌症早诊断早治疗,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因此,认识一些癌症可能出现的信号,对我们防癌抗癌至关重要。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虽然带着个“癌”字,但大家不用看到就不寒而栗哦!癌前病变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变为癌,但是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些常见癌症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如果在癌前病变期予以重视加以治疗,就可以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识别几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肺结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这种病变在CT扫描上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在病理切片上表现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而且,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1、筛查
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2、戒烟
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同时请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3、做好防护措施
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例如石棉、氡等接触者)做好防护措施。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
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体可出现肠上皮化生,这种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若久治不愈可能发生癌变,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慢性胃溃疡时溃疡边缘的粘膜长期受刺激而不断增生,大约1%的患者会转变为癌。
1、胃镜检查
对于患有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的患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2、规律饮食
饮食要健康,尽量少吃辛辣、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3、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结直肠癌
腺瘤样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多发性息肉常有家族史,更易发生癌变。
1、定期检查
50岁以上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戒烟戒酒
3、健康膳食
增加粗纤维、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避免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
4、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Barrett 食管——食管癌
胃液反流,刺激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转化为柱状上皮,称之为Barrett食管,这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
1、随访
早期识别异形增生,发现重度异形增生及时手术切除
2、合理饮食
戒烟戒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食烫食,不饮烫水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非典型增生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因此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1、定期检查
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同时推荐1-2年进行乳腺B超检查或乳腺钼靶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
4、不乱用雌激素类保健
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可在数年到数十年时间内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发展到癌变,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需经过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性交、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
1、定期检查
已婚或有性生活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2、接种HPV疫苗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性疾病
肝硬化——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我国原发性肝癌大部分是HBs阳性的乙肝患者。另外,酒精、血吸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能发生肝癌。
1、筛查、B超检查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每6月进行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检查
2、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慢性肝炎患者急性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
粘膜白斑——癌症
粘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常见于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等粘膜处,肉眼上呈白色斑块,如果长期不愈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发现异常粘膜白斑,建议到医院及时检查。
因此,为了健康请养成定期检查身体的习惯,高危人群更要重视“防癌体检”。不怕治不好,就怕不知道,治疗癌前病变可大大减少其演化成恶性肿瘤的可能,所以不必惊慌,癌前病变的未来不一定是癌,防癌于未然,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恶性肿瘤直接拦截!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审核|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杨雪芳
组稿|
苏州市护理学会
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